今年元旦、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实现“开门红”以来,高开稳增长态势延续,“五一”假期有望为回暖再添一把火旅游市场。
随着“五一”假期临近,各大在线旅游公司、旅行社、景区、酒店等陆续迎来预订高峰。 部分在线旅游企业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国内游订单基本持平2019年水平,出境游和入境游热度持续走高。
携程网数据显示,截至4月16日,“五一”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2倍,追平2019年同期水平; 出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8倍。 美团点评、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截至4月10日,五一假期国内住宿、交通、景区门票等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%。
中国旅游研究院(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)首席统计师马宜良表示,旅游市场回暖具有明显的梯度扩散特征,经济活跃地区市场回暖较快。 “五一”假期将是旅游热情全面蔓延的重要窗口期。
旅游市场的持续回暖,是消费信心有效提振、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的结果,也是经营主体创新变革、精心经营的结果。
今年以来,西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。 从笑容满面的不倒翁小姐到风趣幽默的“盛唐秘盒”,西安利用互联网将流量变成人流,以可触摸、可互动、可品尝、可体验的方式吸引游客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。
市场回暖也得益于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。 从发真金白银发放文旅消费券,到减免景区门票,再到规范旅游市场秩序、完善服务保障……各地都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和扩大内需的“主战场”促进消费。 前不久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3年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公告,推出多项消费场景和惠民举措,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。
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。 过去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可能无法适应市场的新变化。 这就需要经营主体不断创新求变,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。
市场回归,产品必然跟随。 传统跟团游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务板块之一。 现在市场正在复苏,世界各地的旅行团都在赶回来。 “春节以来,跟团游恢复喜人。” 北京春秋旅行社总经理杨洋告诉记者,跟团游的主力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退休的老年人。 他们拥有全新的消费理念和强大的消费能力,对品质的跟团游需求越来越高。 产品。
“过去跟团游产品主要是靠资源和价格驱动,然后逆向进行产品设计。” 杨洋介绍,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,需要向需求驱动转变,更加注重对老年人行为特征和消费习惯的研究。
还有悄然发生变化的民宿市场。 “跨省和出境游恢复后,京郊民宿的本地客源有所减少。” 北京怀柔点翠客栈皮院民宿店长杨林告诉记者,面对市场变化,他在经营上做出了改变。 积极调整,丰富产品供给,优化服务质量,提升旅游体验。
3月31日,文化和旅游部宣布全国旅行社、在线旅游公司恢复经营境外入境跟团游和“机票+酒店”业务。 市场再次热闹起来。
据携程跟团游CEO姜文介绍,5月1日假期报名出境游的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,近70%的出境跟团游客年龄在18-40岁之间。
目前,各航空公司正在加快恢复国际和地区航线。 数据显示,跨境航班数量1月回升至2019年同期的10%,2月回升至15%,3月中上旬回升至21%。
“五一假期出境游将迎来今年第一波增长,这将进一步带动航空公司复工和本地服务能力的恢复。” 携程集团CEO孙杰认为,“五一”假期对于出境游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。 目的地合作伙伴要与产业上下游保持沟通,快速提升承接服务能力,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好的履约服务。本报记者 张雪